形态描述
形态 (依据张万福对指名亚种的描述)
雄性成鸟 头上面红色;颊及颏至胸黄色;背部橄榄绿色,略带葡萄红色;尾羽黄绿色而无黑斑。腹部中央黄白色。
雌性成鸟 头、颈、背及翅橄榄绿色。体下面深绿色。
虹膜外圈血红色,内圈呈紫和黑色(据Goodwin, 1967);眼周裸皮苍灰色;嘴翠绿色,先端黄色;脚深紫红色。
量衡度(据张万福,1980):
性别 嘴峰 翅 尾
♂♀ 17—21 186—196 126—131
雄性成鸟 头上面红色;颊及颏至胸黄色;背部橄榄绿色,略带葡萄红色;尾羽黄绿色而无黑斑。腹部中央黄白色。
雌性成鸟 头、颈、背及翅橄榄绿色。体下面深绿色。
虹膜外圈血红色,内圈呈紫和黑色(据Goodwin, 1967);眼周裸皮苍灰色;嘴翠绿色,先端黄色;脚深紫红色。
量衡度(据张万福,1980):
性别 嘴峰 翅 尾
♂♀ 17—21 186—196 126—131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尾稍呈楔形:第三枚飞羽内翈中部有凹入处;尾羽无黑色次端斑。雄鸟翅及背有紫红色块斑;头顶橙红色(金古铜色)。
大小
量衡度(据张万福,1980):
性别 嘴峰 翅 尾
♂♀ 17—21 186—196 126—131
性别 嘴峰 翅 尾
♂♀ 17—21 186—196 126—131
生境信息
生态 据张万福(1980),红顶绿鸠栖息于浓密的原始阔叶林中,在2000米左右的山区亦发现,繁殖局限于台湾东部花莲、台东一带。其他繁殖情况至今还不详悉。
国外分布
分类讨论
亚种分化 红顶绿鸠共有4个亚种,我国只有1个亚种。
引证信息
Treron formosae Swinhoe 1863, Ibis, 5:396(模式产地:台湾);Goodwin, 1967, 325-326;郑作新,
1976,260; de Schauensee, 1984, 255.
Sphenurus formosae, Peters, 1961, 3:13; Vaurie, 1966, 562-563.
1976,260; de Schauensee, 1984, 255.
Sphenurus formosae, Peters, 1961, 3:13; Vaurie, 1966, 562-563.